历史存在论(五)

2017-09-13

20170313 序言:历史存在论作为一种学说-7

序言部分总结

序言解决的问题:

马克思的历史存在论作为一种学说虽然存在,但没有专门的著作,需要后人阐发;
真正理解历史存在主义,以便回答当代问题;
真正理解马克思关于未来人类知识类型的基本认识和范例——《资本论》学说。

对胡塞尔现象学的入门性认识:

认识活动是绝对被给与的东西。在对绝对被给与的东西进行说明、解释时,加上了并非绝对被给与的东西,这就是以往的认识论。认识主体本有的认识能力和认识形式,说明一个有待认识的对象自在的存在,这一切都不是绝对被给与的,而是为了说明这个不可拒绝的认识。我们要把为了解释人类认识现象所添加的东西再拿掉。把范畴、概念、规定都拿掉,最后剩下直观——纯粹直观(纯粹现象)。

马克思抓住的绝对被给与的东西是生产——对象性活动。马克思那里的生产,动物是在肉体的需要下才生产,人类在没有这种需要时也进行生产,而且这才是真正的生产。例如,陶器上的图案,超越肉体需要,按照美的规律生产。劳动本身即意味着把肉体的需要延迟满足。

现象学的原则:悬置,获得纯粹现象本身。

现象学的这条原则,才真正为存在论打开了一条新的道路。以往的存在论讨论,最后都成了对于存在者规定的讨论。黑格尔的逻辑学就是他的存在论,认识论、存在论、形而上学,三者同一。

关于解释学:

如果我们说,终于能够到达对存在着存在的描述,现象学描述来了。现象学在方法上的意义就是解释,意义的阐发,不是关于存在者存在的因果说明。抓住存在的意义,这是存在论问题。

马克思的历史存在论是生存论路向上的存在论,从知识论到生存论的转换叫存在论革命。于是在生存论路向上我们就不再有胡塞尔现象学所要面临的困境,就是在把认识活动看作有一个在认识之外的超越的对象,实现超越的切中。把认识问题进一步展开成人的生存问题。胡塞尔把认识关联看成不可拒绝的东西,他还不知道认识——纯粹直观另有一个认识前的根据。如果认识这个纯粹直观不可被拒绝,其实是因为人的生存不可被拒绝,人与世界的认识前的原初关联是不可被拒绝的、绝对被给与的。在胡塞尔那里纯粹直观是绝对被给与的,马克思指出对象性活动是绝对被给予,正是对象性活动的绝对被给与性,才导致认识的绝对被给与性。

《马克思历史存在论作为一种学说存在》绪言结论四点:

1、存在论,原来指的是关于存在的知识。

-logy这个后缀的主要意思是the doctrine,study or science of ~(…论,…学,…科)。 所以 ontology ——关于存在的知识体系。知识的概念马上关涉到客观真理问题,不是主观感受、主观经验。真理这个词,又指认识的本质功效,不是生理反应,不是对环境的适应行为。功效的内涵,我们向来未经批判的认为是超越的切中自身之外的认识对象。

关于认识的本质功效究竟是什么,这个问题就构成了认识批判。换言之,我们在说认识这件事,我们究竟在说什么?

如果存在论是指关于存在的知识,立刻引起一个问题,这种知识是什么?是超越的切中认识活动之外的存在吗?

存在论(ontology),这个词本身便隐含这个问题。

2、假如存在是认识之外的对象,认识本身的存在又当如何理解?

如果存在是指在认识之外的,有待认识切中的对象,认识对象必然在认识之外。

这个对象可以是物质实在,就像唯物主义。我们中学都知道唯物主义,物质是唯一的存在,世界万事万物的存在统一于物质实在,当我们说存在的时候我们就在说物质实在。换言之,存在就是世界的物质性。

我们恰好要问,如果存在是在认识之外的被称为物质实在的世界的物质性,认识本身又如何存在?或者我们说,认识也是物质实在的一种状态。认识没有自身的、有别于物质实在的存在,认识只是物质实在的比较高级的状态,高级在于物质实在开始认识自己了。所以这叫物质认识物质。

我们能否把认识看成物质实在自身的一种状态。如果是这样,我们就不能理解笛卡尔原则——我思故我在。

我思故我在,我,不是肉体(body),而是主体。如果主体的东西是物质的东西,我思故我在就没有意义。思,认识。认识活动证明认识者不是物质的东西,这正是笛卡尔的意思。认识活动证明认识者不是物质的东西。思证明了我,思本身不是物质的状态,所以思者一定不是物质的东西。

肝脏分泌胆汁一定是物质的状态。分泌与否,没有正确与错误、真理与谬误之分。思有,思就是行判断。

想清楚笛卡尔的原则,我们马上追问,一个没有头脑的思维可能吗?没有物质能思吗?

没有物质的存在者是不可能有思的,这指的是不可能有个体的思。但个体的思仅仅应该看作高级发达的组织的活动吗?心理活动算是较高级的物质活动,它有一个高级器官做基础,心理活动还原为物质活动是可以的。正因为有这种还原的可能,我们才有治疗心理疾病的手段。问题的要点在于,思维能否还原为物质活动?

笛卡尔的原则告诉我们,我们都是主体。思是绝对被给予我们的。

思是不能还原为心理活动的,心理活动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。此刻悲哀或欢乐,没有对错。

我思故我在,思本身不是物质的状态。这样一来我们发现有两种存在——物质实在,认识本身,两种存在我们如何面对?二元论就来了。在笛卡尔那里,二元两者的关系是恰好和谐的、平行的。所以,二元论一定是不可知论。真理的事业不可能停留在不可知论之中,笛卡尔主张先验的理性,推出世界的真理,但世界确实有物质的一面,凭什么理性推出的就是物质的真相?于是在物质和认识之间请来上帝,保证认识和物质二元的和谐一致。上帝是必须有的。

康德在认识中赶走上帝,又在道德学说中请了回来。这个世界的道德不是认识能保证的,对世界正确的认识不等于是善的。对世界正确的认识不是绝对的价值,绝对的价值是人心善良的愿望。

3、如果我们必须避免二元论,存在论因此必须摆脱关于自身是一种知识体系的误解。存在论不是知识体系,而是对人之存在的澄明。

存在论向来认为自己是最高的知识体系。知识是认识的结果,认识是一种存在,认识对象是另一种存在。知识和认识本身,永远是两种存在。这是存在论的自我误解,关于存在是做不出知识的,对于存在者的把握才能做出知识。

这种自我误解的存在论,叫做知识论路向上的存在论,从巴门尼德开始,到最后的集大成者黑格尔,最后成果即黑格尔的存在论,即他的逻辑学。

现在必须摆脱。我们仍然把存在论称为一种学说,但不能理解成知识体系,于是存在论的范式要变革了,从知识论范式转变成生存论范式,这叫存在论革命。

存在论作为一种学说,不是关于存在的知识,而是对人之存在的澄明。澄明也就是去蔽,我们并没有规定什么,存在没办法被我们规定,而是可能被遮蔽,让被遮蔽的存在再度显示出来。

现在问题集中在人之存在。在知识论路向上的存在论也有人之存在,对于笛卡尔,人之存在等于我思。这可以追溯到巴门尼德,思和存在的同一性。近代哲学的第一个原则是主体性原则,所以叫我思。

何谓澄明人之存在,遮蔽了人之存在的恰好是把人之存在理解为我思。我思形成客观知识、真理,人凭借认识获得的真理存活于这个世界。离开我思、知识,人不能存在。

澄明意味着,让人与非人的存在者之间的原初关联呈现出来。原初,即认识前的。原初关联,即在人与非人的存在者之间,丝毫没有认识的形式,没有表象、概念、范畴。原初关联的澄明,也就是人之存在的澄明。

人以知识为根基,活于这个世界,这是对人之存在的遮蔽。马克思说,实践是一切认识的源泉和基础,这个思想恐怕我们一直没懂过。我们一讲到实践,又好像以认识为基础。这个被称为认识的基础和源泉的实践,当然不以认识为前提,倒是认识以他做前提。这个实践,不是主观见之于客观,不是在理论的指导下更好的改造自然,如果是这样那叫应用。恋爱是实践。用理论武装好了再爱,太荒谬了。爱是人性的活动,不以认识做前提。什么时候要认识了——失恋的时候。理论活动来源于实践受阻。

4、只有通过对人之存在的澄明,存在论才能为一种没有任何超越性设定作为自身前提的认识论奠基。

真正的认识论是没有任何超越性设定作为自身前提的认识论。

这种奠基工作就是:
展示认识对象,在认识前的形成;
展示如此形成的对象,如何决定了对他的认识方式。